哈利波特小说特征< 哈利波特小说顺序排列
一、哈利波特性格特征解析
1、哈利波特虽然童年生活多舛,虽然遭际实在堪伤,然而哈里波特却时时崭露出属于自己的高贵自负,强大的勇壮,大无畏的王者本色,以及天生领导者气质。哈利观察力强,善于表达,然而内心又难免感到焦虑和无助,自负和自卑交错的活生生的哈里波特。
2、人物简介
哈利·波特(Harry Potter)是英国女作家J.K.罗琳的著名魔幻系列小说和改编电影哈利·波特系列中的主人公,是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独生子,出生于1980年7月31日,教父为小天狼星布莱克。哈利的妻子为金妮·韦斯莱,并育有三位孩子。哈利·波特此人物由丹尼尔·雷德克里夫饰演,该片讲述了一位魔法学校学生的成长冒险故事。
3、原著简介
《哈利·波特》是英国作家J·K·罗琳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,共7集,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,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·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进修生活和冒险故事。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·波特在校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。该系列小说被翻译成67种语言,全部版本的总销售量逾5亿本(截至2008年),名列全球上最畅销小说之列。
二、哈利波特有啥子特征
《哈利波特》哈利波特的特征如下:
哈利波特一个伶俐勇气的人,在许多观众看来他有着王者风范和引导者的气质,哈利波特正直且观察力强,善于表达,但内心会感到焦虑和无助,在自负和自卑交错中顽强生活。
哈利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救世主的使命,他只能默默接受,他所故事的一切危险和挣扎是大家无法想象的,可除去这层光环,他其实也只一个普通的男孩。
《哈利·波特》艺术赏析:
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小说也巧妙地继承了欧洲典范文学。这些继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,即母题的运用和文化含义的传承。
母题也许是文学研究领域最复杂的壹个概念,所谓母题“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、灵魂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边全球的概念,诸如生、死、离别、爱、时刻、空间、季节、海洋、山脉、黑夜等等。这些母题在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——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。可以说,欧洲典范文学也是罗琳女士创作的源泉。
三、《哈利波特》三大主角的人物特征
《哈利波特》三大主角的人物形象:
1、哈利:勇气、聪明、重友情、坚持不懈、乐于助人。
2、罗恩:狭义、高个子、打抱不平、有点小固执、勇气、厌恶蜘蛛。
3、赫敏:伶俐、爱动脑筋、敏感、执着相信真理、勇气,有点爱出风头,标准好学生。
简介:
《哈利·波特》(Harry Potter)是英国作家J.K.罗琳(J. K. Rowling)于1997~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,共7部。
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(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)为主要舞台,描写的是主人公——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·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进修生活和冒险故事;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·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。
四、你如何评价《哈利·波特》这部小说
作家陈丹燕:《哈利·波特》是一部很有文学特质的小说,如果只看—本也许看不大出名堂,但要是读完了全本,就能看出有英国文学和英国历史的传统;而且结构庞大,不是“小开小合”的故事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逻辑能力,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。
对《哈利·波特》持肯定意见的作家、点评家们认为大家不应一味地回绝《哈利·波特》而应该思索它对中国作家和文学出版的启示。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编辑尼科丽特·琼斯:“哈利·波特”系列已是典范。
它很好地利用了儿童文学传统,也使其本身很有深度。儿童图书是否典范的壹个标志,在于其是否能对成年人有吸引力。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小说显然具备这个特征。
同全部的最佳儿童读物一样,“哈利·波特”为那些不失童心的成年人提供了无尽趣味。最重要的一点是,《哈利·波特》让读者在壹个不道德的时代看到了德行的力量。
扩展资料:
《哈利·波特》(Harry Potter)是英国作家J·K·罗琳(J. K. Rowling)于1997~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,共7部。
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(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)为主要舞台,描写的是主人公——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·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进修生活和冒险故事;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·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。